“教练技术”(Coaching Technology):是一种古老的管理技术,历来就是为体育界人士所设计,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它受到企业界的青睐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及个人成长的源动力。“教练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它的核心内容是教练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被教练的人的心态,使对方洞悉自己,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令对方及时调整心态、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
关于“教练”在组织或管理中的运用,目前在中国讲得最多的是“教练型管理”。根据《教练——教练型管理者实战操作指南》作者唐渊老师的理论,当主客双方关于学习的互动关系形成的时候,就形成了“教练”。教练不是企业的专利,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关系——比如“教师要做教练”,“家长要做教练”,“教练式沟通”,“教练式领导”,当“教练”用于企业的时候就是“企业教练”,当“教练”用于管理风格的改善时,就有“管理者要做教练型的领导者”之说。当管理者懂得运用教练技术帮助下属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从而提高绩效时,就成为了“教练型管理者”。拓展培训师大多数被学员称为教练,事实上培训师经常性的担任教练的角色组织实施训练,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聆听、发问、区别和回应的技术也正是教练技术在拓展训练中的最直接体现。通过教练技术在体验过程中的运用,学员自身会将自我的行为表现和内心的思考呈现给体验本身,呈现给团队,呈现给培训师,培训师便可以根据其呈现判断和分析学员个性化特点,找准项目呈现与现实工作等方面的结合,唤醒其对自我的愿景、使命的不折不扣的追求,促使团队其他人思考自己的愿景和追求,达到培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