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白了“责任”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晚上紧急集合时,有两名队员迟到了。
迟到也许有客观原因,但必须的有人承担责任。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接受惩罚的并不是迟到的两名队员,而是公司的三位部长。当时特别不理解,后来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 “数字识别”项目中,看似非常一个简单的项目,我们四个小组却都以失败告终。这个项目不需要任何智力和体力,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做好规划和计划就盲目的去执行所致。
三、 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以创新求发展
“报数”项目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刚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赢的那一组也要淘汰一名队员,以为是为了保持两队人员数量相同。在张老师和我们分享时说到“现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以合格为标准而是以卓越为标准”,我才恍然大悟。
当今的经济环境和改革开放之初有着天壤之别,那个年代商品短缺,物资缺乏,经营企业最需要的是勇气,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就不愁销量和市场,所以那个时候成功的人很多往往是生活走投无路、破釜沉舟、敢拼敢创的人。
而现今各种产业发展成熟、竞争激烈、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竞争,市场形态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要在这种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智慧和创新。
四、 认识我自己,以万人为师
据说在古希腊宗教中心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一句箴言:“人,要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一直受到古希腊人的敬仰,也对后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听到张老师的三镜法则“以自我为镜,以教官为镜,以同事为镜”时,我才突然有所开悟。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习惯于评价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却唯独缺少对自己的审视。我们先哲提倡“一日三省吾身”;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提倡“自我批评”,这些道理和语言以前也听过,只是没有切身体会。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这些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教官为镜,以同事为镜”说的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抱着学习的态度,以万人为师。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这里有一个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其他的管理大师都试图给别人指点迷津,而德鲁克却依然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学生。有一次,年轻的柯林斯拜访德鲁克向他请教,柯林斯深知德鲁克对时间的珍惜,在占用了大师一天时间后,柯林斯问道:“我如何感谢您?我如何报答您?”德鲁克答道:“你已经报答我了,从我们的谈话中,我已从你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连德鲁克这种大师都有这种胸襟和气度,我们普通人就更应该如此了。
五、 一切知识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知行合一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最重要的要将这些思想观念和知识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否则就成了片刻的感动、三分钟的热度。这需要有吸收、消化、实践和反馈四个步骤。不断思考能否把自己的经验结合到这些观点中来、能否把新的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去,这其实是一种吸收、升华和创造的过程。
还有各种各样的感悟,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凌晨的爬山活动让我很感动,让我懂的什么是感恩。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挫折,各种风雨坎坷,却总有些人在关心我,支持我。